欢迎访问四川省仪陇县张思德纪念馆! 咨询热线: 0817-7210033今天是:
当前位置: 主页 > 学术争鸣 >

仪陇报恩寺:聆听宋朝状元报母恩的故事

时间:2015-11-19 09:49来源:南充日报作者:谢辉 点击:
位于 仪陇 县观紫镇杨柳村的报恩寺,是一处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。整个建筑布局精妙,风格古朴,檐下斗拱造型精美,做工精巧,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。在报恩寺,宋朝状元


 位于仪陇县观紫镇杨柳村的报恩寺,是一处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。整个建筑布局精妙,风格古朴,檐下斗拱造型精美,做工精巧,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。在报恩寺,宋朝状元李协恭留下了“中状元、报母恩”的故事,在当地传为美谈。

造型精美 具有极高研究价值

日前,在当地居民的带领下,穿过一座废弃的学校后门,一座古老的院落出现在记者眼前。“这就是报恩寺,有好几百年历史了。”报恩寺管委会负责人姚昌元告诉记者。报恩寺坐落在小山包上,坐东北向西南,由后殿、前殿及右偏殿组成,宁静幽雅。

据了解,报恩寺占地810平方米,建筑面积666.2平方米。前殿建于清代,通面阔19米,通进深12.3米,穿斗结构,单檐悬山式屋顶,上覆小青瓦,通高6米,檐高3.5米。

登五级石阶,就来到后殿。后殿建于明代,面阔3间19米,进深15.6米,抬梁穿斗结构,单檐悬山顶,上覆小青瓦,檐高3.3米,通高7.25米。记者看到,后殿前檐下,施五铺作斗拱8朵,为柱头铺作、补间铺作、转角铺作,其中柱头铺作4朵,补间铺作4朵,造型精美,做工精巧,结构稳固,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。

右偏殿面阔4间12米,进深8.17米,穿斗梁架,单檐悬山顶,上覆小青瓦。由后殿、前殿及右偏殿围成的天井格外别致,天井呈长方形,内砌花台,种植有桂花树和紫荆树,桂花树倾斜于房檐上。

报母生育恩 修建报恩寺

说起报恩寺的由来,还得从宋朝状元李协恭说起。

据史料记载,李协恭为仪陇县旧县坝(今属铜鼓乡)人。李协恭3岁时父亲去世,生活艰难,其母陈夫人带着他到舅父陈君宪家栖身。陈君宪可怜妹妹年轻守寡,又怕其生出意外,逼迫她改嫁。一天深夜,不愿改嫁的陈夫人给兄留书一封,请他念舅甥之情,好好照顾年幼的李协恭,便逃到庵堂出家为尼。陈夫人出走后,陈君宪十分着急,四处查找无果,便悉心抚养李协恭。

李协恭7岁时被送进私塾,他天资聪慧,勤奋好学,成绩优异,深受舅父器重。舅父聘请名师对其进行教诲,几年后,李协恭学业大进,才华横溢,参加乡试,名列前茅。宋太宗雍熙初年,李协恭赴京参加考试,高中状元。李协恭功成名就,奉旨回乡省亲。他念母心切,四处寻访,不想其母已病逝于庵堂中。李协恭来到母亲坟前,见野草丛生,心生悲痛。为了报答母亲生育之恩,他在庵堂旁边修建了报恩寺。

仪陇县文物管理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报恩寺在明清两代经过多次改建,现存建筑均为明清时期重建,但是李协恭报母恩建寺院的故事却一直流传下来,寺院也一直以此命名。

姚昌元介绍,后来世人在距报恩寺5公里处的观紫场南大石坎垭口小路旁立高大石碑一座,上刻“宋状元李协恭故里”。清道光十四年(1834年),仪陇县令王者政在县城试院前建状元牌坊,亲题“宋状元李协恭故里”匾额于坊楣,以寄轸念深情。

村民捐款 保护“省保”建筑

李协恭后来在西州(今四川三台县)任刺史,总领四川财赋,他为官清正,受到后人赞扬。

在报恩寺后殿的偏房里,姚昌元从柜子里拿出了30多幅字画。“这是仪陇当地的文化名人为报恩寺以及李协恭作的字画。”姚昌元说,报恩寺因为李协恭报母恩而命名,更因为这位状元而出名,这些字画也成为报恩寺的珍贵资料。

新中国成立后,报恩寺成为附近几个村的文化活动中心,也被一所学校作为教室和教师宿舍。学校迁出后,墙壁损毁,加上自然风化,报恩寺多处受损。2011年,当地村民纷纷捐款对其进行维修加固,并成立了报恩寺管委会,专人负责管护,报恩寺得到了更好的保护。

1983年11月22日,报恩寺被列为仪陇县文物保护单位,2007年6月1日被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。(南充日报记者 杨晓江)

(责任编辑:张思德纪念馆:何文)
顶一下
(5)
10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